top of page

大英博物館的維京人寶藏

作者:Na

4637315758
4637315759
4637315760

維京人“勢力”範圍

4637315762

Cuerdale寶藏中項圈殘片與阿富汗硬幣

4637315764

Cuerdale寶藏中愛爾蘭、蘇格蘭和英格蘭的銀飾

羅馬人撤出不列顛之後,這座島有一段空白期,沒有詳細的歷史記載,只知道有一群被稱為盎格魯-撒克遜的歐洲大陸人來到這裡,而到了公元六世紀末的時候,他們幾乎就佔領了整個英格蘭地區。

這群人在英格蘭互相鬥爭了三百多年,從一群小國家逐漸變成七個王國,其中最有勢力的是英格蘭南部的韋塞克斯,英格蘭中部的麥西亞,以及英格蘭北部的諾森布里亞王國。與此同時,英格蘭東南部的東英格利亞與肯特的範圍也不小。

其中的諾森布里亞王國領土很廣,但困擾也最多,由於地處東北海岸,距離北歐很近,長期受到北歐海盜的騷擾。到了公元九世紀,日漸壯大的丹麥人、或者說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,對不列顛進行了正式地大規模入侵。


他們驍勇善戰,很快就佔領了英格蘭北部地區,並在約克建立都城,命名Jorvik。

維京人的胃口當然不止如此,到了公元870年左右時,除了南部的韋塞克斯王國,幾乎所有的盎格魯-撒克遜人的土地都被他們收入囊中……

說起維京人,他們總是和北歐海盜這個形象聯繫在一起,傳說中的他們也是十惡不赦的壞蛋。據說他們總是乘著長船而來,戴著角型頭盔和長矛出現,殺光所有人後擄走所有財物。

但北歐人的理解有所不同,在他們眼裡,維京人是勇敢的探險家與聰明的貿易人才。顯然約克人——身為流有維京人血液的後代也是持這種觀點,所以他們會在每年的二月舉行維京節,展現各種維京傳統。


那麼,維京人的真面目到底如何呢?

也許在約克郡被發現的河谷寶藏能夠揭示些什麼。

這批寶藏重見天日並沒有很久,2007年的一個平常日子,一對在約克郡北部田野里進行金屬探測的父子發現了它們。

這是一個僅有小瓜大小的銀罐,裡面被塞進了六百多枚薄薄的銀幣,還有五個銀臂環,一個金臂環,胸針、指環與一些碎銀。雖然銀幣中的大部分來自盎格魯-撒克遜王國,但是像胸針、指環和碎銀是當時常用的維京貨幣,因此考古學家們傾向於認為這是一份被維京人埋葬的寶罐。


像這樣的維京人寶藏,大英博物館裡還有兩份;除此之外呢,還有一個更大的、在蘭卡郡發現的Cuerdale寶藏,共計7500枚硬幣、1200多種其它銀紙物件,總重達到40千克。這也是西歐出土的最大維京人寶藏。

英國並非維京人的唯一的目標地,他們的足跡遍布歐洲大陸,歐洲歷史將公元790年到1066年這段時期稱為維京時代。


寶藏里的銀幣證明,維京人的經商範圍確實覆蓋到整個歐洲大陸,甚至更遠。銀幣中有一枚來自中亞的伊斯蘭貨幣,還有來自撒馬爾罕的貨幣迪拉姆。撒馬爾罕位於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,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。

基輔也是維京人世界中的重要城市,是亞歐大陸的貿易中轉站,也因此成為一個十分富有的地區。

據說那時候的基輔商人,攢夠一萬枚迪拉姆,就給妻子打造一個項圈,炫富就是看誰家媳婦的項圈多。

約克河谷與Cuerdale寶藏中,都有這種項圈的殘片。

由此我們可以勾勒出九世紀的一條重要貿易路線——始於中亞阿富汗,經過伊拉克、烏克蘭、俄羅斯,取道波羅的海,到達英格蘭和愛爾蘭。

然而維京人並不僅僅是老實做貿易,他們也在東歐綁架抓人,運到基輔的奴隸市場上販賣,這一行為讓他們留下永世的罵名。


維京人如此強大,那麼這些寶貝怎麼會被埋入地下呢?

韋塞克斯的新國王艾爾弗雷德是個在英國歷史上閃閃發光的名字。

公元886年他將已侵入南方的維京人趕回了約克郡,令整個盎格魯-撒克遜人士氣大振;他的孫子埃塞爾斯坦在公元927年終於攻下約克。


專家們認為約克河谷銀罐的埋葬時間大概在公元927年後不久,盎格魯-撒克遜人佔領約克之後。因為其中還有一枚銀幣是埃塞爾斯坦下令鑄造的,上面寫著「不列顛全境之王埃塞爾斯坦」,這是公元927年在他取得威爾士的宣誓效忠後進行的慶祝行為。

我們不知道的是,到底什麼事情突降到這個維京人身上,令他無法攜帶財寶出走,而是要埋藏起來。既然是被謹慎地埋藏起來,說明他做好了日後來挖掘的打算。

當然他沒有獲得這個機會,其中曲折我們就不得而知了。

而幸存在英國的維京人,逐漸與盎格魯-撒克遜人結合,成為今天依舊為自己的維京人血液而自豪的約克郡人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