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nSuo Cultural Travel
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,牽動了全球人民的心;對於信徒們來說,在第一時間的震驚、難過之後,第二秒就會想到——那聖荊棘冠沒事吧?!
據說,存放於巴黎聖母院中的聖荊棘冠,正是當初耶穌受辱時被戴在頭上的那頂。
耶穌被猶大出賣被捕後,在大祭司該亞法前被眾人辱罵,士兵們為了譏笑耶穌這位「猶太人之王」成為階下囚,為他披紫袍、持葦桿,還帶上荊冠。
這種荊棘是產自耶路撒冷附近的一種鼠李科帶刺枝條,可輕易弄傷皮膚。荊棘冠大約在公元五世紀被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得到,一直在君士坦丁堡被珍藏了數個世紀,直到公元1238年,窮困的帝國皇帝鮑德溫二世(Baldwin II),將之押給了威尼斯人。
他的表兄、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震驚不已,將之贖回。
路易九世同時也是十字軍首領,他此舉贏得了廣大聖徒的贊許,令他的地位幾近神聖。
路易九世斥巨資打造了一座教堂來珍藏這頂神聖的荊棘冠。
這座被稱為聖禮拜堂(The Sainte-Chapelle)的豪華教堂大約花了約四萬枚法國銀幣,是當時的哥特建築頂級代表。
那麼,怎麼聖荊棘冠後來又去了巴黎聖母院呢?
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期間,聖禮拜堂被嚴重損毀;拿破侖上台後,與教皇簽訂了1801年教務專約(Régime Concordataire Français),之後將聖冠收藏於巴黎聖母院。
放心,聖荊棘冠並未在大火中失去。
好了,講了半天聖荊棘冠的故事,到底跟我們今天的主角——聖荊棘之匣有什麼聯繫呢?
十四世紀末,法國王子貝里公爵是歐洲最有權勢的人之一,他熱衷於收藏各種聖物、以及委託藝術家創造宗教藝術品。
他得到了聖冠上的一根荊棘刺。
為了這根刺,他打造了這個美輪美奐的黃金匣。
整個匣子由純金打造,高約20釐米,無數珠寶與琺瑯描述出一幅末日審判的圖畫。
我們看到,四名天使在底部吹響號角;綠色的山坡上有墳墓開啓,白色的兩男兩女在棺木中昂著頭高舉雙手祈禱;端坐於頂部的天父,正在進行他的審判。
匣子的中心是帶著傷口的耶穌,聖母與寫福音書的聖約翰跪拜在兩側,12門徒環繞在四周;一根長長的荊棘刺正竪在他的身前,下面的琺瑯標籤上寫著「這是我主耶穌基督荊棘冠上的荊棘」(Ista best uni spine corona Domini nostri Ihesu Christi)。
耶穌基督用自己的鮮血,救贖了世人;在末日審判來臨之前,世人要真心悔改。
匣子的背面是兩扇門,分別刻畫的大天使米迦勒屠龍,以及聖克里斯托佛背耶穌過河。
好了,現在問題又來了,這件屬於法國伯爵的寶物又是如何來到了大英博物館呢?
1415年,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在法國取得阿金庫爾大捷,同年公爵去世,他的大批黃金製品被重鑄。
關於這件精美的聖物匣,並無確切記載它是如何「幸免於難」的,反正一百年後它重出江湖,成了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的寶物。又過了幾百年,19世紀60年代,一名古董商人承接了修復聖物匣的業務,可是他卻罔顧職業道德,私自留下真品,製造了一件足以以假亂真的贋品送回!
後來,這件真品被羅斯柴爾德家族購下,於是今天我們能在大英博物館的沃德斯登莊園展廳內一睹其真容。
PS: 大英里的沃德斯登莊園展廳因地處位置較偏僻,很容易被忽視,如果時間允許,不妨在離館前去看一眼;畢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收藏的藝術珍品們,還是很值得給些注意力的:

就在一樓大門旁
大英博物館裡的聖荊棘之匣
作者:Na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