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4637315177

Giovanni Bellini

4637315160

Albrecht Dürer

4637315166

Bono de Ferrara

4637315172

Bono de Ferrara

4637315184

Antonello da Messina

聖耶柔米

Saint Jerome

作者:Na


今天要出場的這位聖徒,他不是新約里的人物,也沒有因為信仰而犧牲,但卻是宗教畫里非常非常頻繁出現的人。

他叫聖耶柔米(Saint Jerome)。

聖耶柔米是一位著名的基督教學者,他最大的貢獻是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,並對福音書進行了一系列研究。這個貢獻實在太大了,可以說是對推動基督教在歐洲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。


約公元347年,耶柔米出生於古羅馬的Stridon(今天的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地區)。他前往羅馬學習語言和哲學,據說身為學生的耶柔米曾有過荒唐的年輕歲月,後來的他為此充滿自責。

也是在羅馬,他成為一名基督徒。

學成後的耶柔米開始他的「實習之旅」。

他在歐洲各地遊歷學習,並結交到越來越多的基督徒朋友,然後開始了他的大徵程,從羅馬動身前往亞細亞地區。

在安提阿(今土耳其南部)耶柔米的兩名同伴死去,他自己也身患重病,恍惚中得到神的啓示,應該放棄世俗的研究,而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。於是從此開始,他將全部精力用於研究聖經,不再有任何對神的懷疑。


耶柔米奉行禁慾主義,他曾經用四年時間在沙漠中潛心學習和研究。

回到羅馬後,他擔任教宗聖達蘇一世(Pope Damasus I)的助手,並進行拉丁文的聖經翻譯工作。

聖達蘇一世去世後,耶柔米再次來到安提阿,經過一系列新的進修和交流後,他去到伯利恆(Bethlehem,耶穌出生地)的一個山洞進行苦修和學習——這是畫家們最常選擇來表現聖耶柔米的主題。

公元420年,耶柔米在伯利恆去世,也被埋葬於此。


據說他的遺體後來被運回羅馬,安葬在羅馬的聖母大殿(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),但也有其它一些教堂聲稱自己有聖耶柔米的遺骨。


德國畫家丟勒(Albrecht Dürer)被譽為北方文藝復興大師,《聖耶柔米》是他年輕時候的作品,彼時他剛剛結束近一年的逃婚生涯,從北意大利回到德國紐倫堡的家。

畫中的耶柔米置身曠野,一手握書籍、一手以石塊擊打胸腔,目光里滿是思考——這是15世紀的耶柔米在繪畫作品中的典型形象。

此外,他身後的獅子、左下方的紅袍,也都是屬於他的標誌性物品,會隨他一起出現在畫中。

這不是丟勒唯一一幅關於聖耶柔米的畫。


來自15世紀中期錫耶納畫派Bono de Ferrara的耶柔米,也是他最出名的一幅作品;

這幅下面是比Bono de Ferrara的約晚30年,來自Cosimo Tura的畫作,他被認為是費拉拉畫派(The School of Ferrara)創始人之一(Cosimo Tura最偉大的作品是位於費拉拉的斯齊法諾亞宮Palazzo Schifanoia的濕壁畫);

又過了十年,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喬瓦尼·貝利尼(Giovanni Bellini)也創作了同一主題。

跟前兩幅相比,貝利尼這幅宗教的嚴肅感少了些,畫中人物卻真實生動。


倫敦國家畫廊還有一幅15世紀的聖耶柔米學習圖,來自西西里畫家安托內羅(Antonello da Messina)。

安托內羅後來去到威尼斯,據說對威尼斯的繪畫技術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
這幅畫看過去,給人的感覺安靜又開闊,畫中景物一層一層向遠處展開,窗外的光進來,折射到地板上,彷彿時間就停在這永恆的一秒。

耶柔米依舊穿著他的紅袍子,你能在畫中找出他的獅子嗎?

這次畫家把孔雀和一隻鳥放在顯眼處,又是什麼用意呢?

那只鳥是鷓鴣,它代表的是真理,因為據說鷓鴣永遠都能分辨出自己母親的聲音;孔雀代表的是不朽,根據遠古的傳說,孔雀的身體永遠都不會腐爛。

除了單獨的畫像,聖耶柔米也經常與聖子聖母「同框」。


本文列舉的所有畫作均收藏與倫敦國際美術館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