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nSuo Cultural Travel

私生子威廉真有英格蘭繼承權嗎?
作者:Na
帶給英格蘭巨大變革的法國人威廉,真有英格蘭繼承權嗎?
這個問題我不直接回答了,我幫大家梳理一下1066年以前、英格蘭王室的親屬關係,大家可以自行下結論。
這段歷史非常亂,各種勢力輪流登場。
❀ ❀ ❀ ❀ ❀ ❀ ❀
首先,先瞭解一下11世紀前的英格蘭大歷史背景。
公元五世紀,羅馬人撤出不列顛,盎格魯人、撒克遜人、朱特人一步步登上這座島,在經歷了近兩個世紀與羅馬-不列顛人、古蘇格蘭人、皮克特人的共存之後,可以說不列顛島正式進入盎格魯-撒克遜時代。
邁入新時代,並不意味著盎格魯-撒克遜人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了,除了對抗「老勢力」,他們還迎來了新的、更有力的挑戰,那就是維京人。
從公元867年維京人拿下約克後,英格蘭就一直成為維京人與盎格魯-撒克遜人的戰場,而此時的盎格魯-撒克遜人並非一個整體,而是好幾個國家,直到艾爾弗雷德大帝成為撒克遜人的領袖,為英格蘭帶來一百年的平靜。

溫徹斯特的艾爾弗雷德大帝雕像
這裡是古英格蘭的心臟
公元990年開始,維京人捲土重來,對英格蘭沿海進行報復性劫掠。次年的大戰中,艾爾弗雷德大帝的後代慘敗,當時的國王是被稱為決策無方者埃塞爾雷德,從這個稱謂可想象他當時的窘境。
他的兒子被稱為剛勇者埃德蒙,但並沒什麼用。剛勇者在與丹麥人克努特的大戰中失敗,勉強保住了國王的稱號,不過很快他就掛了,丹麥人克努特正式成為英格蘭國王(1016年)。
❀ ❀ ❀ ❀ ❀ ❀ ❀
從這裡就要開始詳細交代每家人口的情況了。
克努特有倆兒子,其中一個叫哈德克努特。
決策無方者埃塞爾雷德除了一個剛勇者兒子,還有一堆孩子。他一共有兩任王后,第二任是諾曼底公爵的女兒愛瑪,他們有兩個兒子,一個叫艾爾弗雷德,一個叫愛德華。為著兩位小王子的安全著想,他們被送到諾曼底。
但是英格蘭被丹麥人拿下後,王子們呆不住了,決定奪回江山。結局是艾爾弗雷德死了,愛德華試試水很有自知之明地撤退了。
在這裡要記住一個名字,叫戈德溫。
丹麥人當了國王后,並不是所有撒克遜人都不服氣的,有的人就會抓住機會飛黃騰達起來,比如這位叫戈得溫的撒克遜貴族。
就是這個戈德溫,用計害死了艾爾弗雷德,大概也算是遞給新國王的投名狀吧。
但是愛德華最終還是回到了英格蘭,因為克努特的兒子哈德克努特成了英格蘭的新君,他還有其他的王位競爭者,需要得到撒克遜貴族的支持。
回到英格蘭的愛德華兩年後就等來了丹麥人哈德克努特的駕崩,這時候有個人通過運作,讓愛德華當上了英格蘭國王。
這個人,又是戈德溫。
在盎格魯-撒克遜傳統里,國王沒有指定繼承人的最終權利,需要通過「賢人會議」的准許。
這位愛德華,便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懺悔者愛德華,也是英格蘭聖人之一。
愛德華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懺悔者,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,我們繼續去捋他們的家族譜。

威爾頓畫板上的懺悔者愛德華——中間那位
收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
然而愛德華沒有子嗣。
愛德華在位期間,有個家族的勢力不容小覷,你一定猜到這個名字了——戈德溫家族。
雖然戈德溫是害死自己兄弟的兇手,但也是助力愛德華當上國王的功臣,或者說愛德華除了跟戈德溫聯手別無選擇。
戈德溫有土地有勢力,愛德華有的只是可繼承王位的血統,而王位也不是無人競爭的,挪威國王一直在虎視眈眈,自己的親生母親還支持外人。
愛德華娶了戈德溫的女兒伊迪絲,他的兒子哈羅德成為東安格利亞伯爵,進一步擴張了戈德溫家族的勢力範圍。
受諾曼文化影響的愛德華可以說是一個「諾曼派」,他滿腦子都是諾曼式的改革方案,可以說從英格蘭國王娶了諾曼底公爵女兒的那一刻起,諾曼文化就注定要進入英格蘭了。
愛德華的羽翼逐漸豐滿,他迫不及待「收拾」了戈德溫家族。但很可惜他並沒有得意太久,畢竟羽翼還是不夠豐滿,戈德溫家族捲土重來,愛德華這頂王冠越來越不像是真的。
前面已經提前劇透過,愛德華沒有子嗣,那麼是誰繼承了英格蘭呢?
戈德溫的兒子哈羅德。
至於愛德華是否在臨死前指定哈羅德為繼承人,是個永遠的歷史之謎了,但重點在於賢人會議,很顯然這對於戈德溫家族不是個難事。
1066年的主顯節(1月6日),上午是愛德華的葬禮,下午是哈羅德的加冕禮。
消息傳到諾曼底,有個人非常不爽,他就是新晉諾曼底公爵——私生子威廉。
❀ ❀ ❀ ❀ ❀ ❀ ❀
從模糊不清的、看不透的歷史事件中,我們總是可以自行做些猜測。
在愛德華去世前幾年,哈羅德已經是英格蘭最有權勢的人,只是差一頂桂冠。我們可以把這時候的他想象成麥克白,但他比麥克白幸運,因為愛德華沒有兒子。
如果愛德華是心甘情願把王位傳給哈羅德,那很難解釋為何會派哈羅德渡海去諾曼底。
沒有人知道哈羅德去諾曼底的真實原因,後來的諾曼人寫歷史說是愛德華讓他去邀請威廉來當英格蘭國王的。
也沒有人知道見面後的哈羅德與威廉具體說了些什麼,貝葉掛毯(Bayeux Tapestry:描述了一整個黑斯廷斯戰役、或者叫諾曼入侵的全過程)上的故事是哈羅德對威廉宣誓效忠,支持他取得英格蘭王冠。
所以,威廉對哈羅德的登基非常氣憤,認為他背信棄義。
要知道,中世紀的歐洲對誓言十分看重。
不過哈羅德到底宣沒宣誓,如果宣了又是怎樣的誓言內容,我們不得而知。
說了半天,到底威廉為啥覺得自己有資格做英格蘭國王呢?
我們終於要捋一下威廉這邊的族譜了。
上面我提到威廉時用的是私生子威廉,這不是我給他冠名的,他在歷史上就是有這個稱號,因為他是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私生子。終然羅伯特沒有其他兒子,但作為一個私生子,最終能在權力的角逐中贏下全場,摘得諾曼底公爵的徽章,威廉的本事已經可見一斑。
威廉的太爺爺是諾曼底公爵理查,理查有個女兒叫愛瑪,就是這位愛瑪嫁到了英格蘭、生了懺悔者愛德華。
我是最不會算親戚關係的,所以愛德華算是威廉的堂叔?
雖然親戚關係不是特別近,但總比哈羅德強,畢竟哈羅德只是麥克白。
新登基的國王哈羅德鑄造了印著和平字樣(PAX)的硬幣,但很顯然這只是他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,那邊廂的諾曼底公爵已經動作起來,就在1066年的10月14日,黑斯廷斯戰役以中世紀用時最長的戰役之一(大概持續了近7個小時)被史學家記載下來,哈羅德戰死,私生子威廉變身征服者威廉,英格蘭迎來諾曼時代。